问题 | 矿山非法采矿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
释义 | 非法采矿罪的主旨是对非法采矿行为进行惩罚。情节严重的非法采矿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轻微情节可判缓刑,但累犯不适用。宣告缓刑期间限制犯罪分子活动,并执行附加刑。非法采矿是指未取得许可证擅自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主观上出于故意,目的是为了牟利。主体包括非法采矿决策者、组织者、执行者和个体采矿人员。 法律分析 非法采矿构成非法采矿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采矿犯罪情节轻微,符合缓刑的条件,是可以判处缓刑的。但是如果前科已经构成累犯,不得适用缓刑。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非法采矿,即无证开采,是指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进入国家规划矿区等地,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非法采矿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了国家对矿产资源和矿业生产的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矿产资源保护法的规定,非法采矿,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非法采矿,即无证开采,是指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或者虽有采矿许可证,但不按采矿许可证上采矿范围等要求的,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但一般限于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包括国营、集体或乡镇矿山企业中作出非法采矿决策的领导人员和主要执行人员以及聚众非法采矿的煽动、组织、指挥人员和个体采矿人员。 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出于故意。其主观目的是为获取矿产品以牟利。 结语 非法采矿行为严重影响国家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和所有权,构成非法采矿罪。对于情节严重者,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罚金;对于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符合缓刑条件的,可判处缓刑,但若前科已构成累犯,则不得适用缓刑。缓刑宣告时,可限制犯罪分子特定活动、区域、场所和人员接触。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有附加刑,仍需执行。非法采矿指无证开采、进入规划矿区等地擅自开采受保护矿种,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本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采矿许可证”: (1)无许可证的; (2)许可证被注销、吊销、撤销的; (3)超越许可证规定的矿区范围或开采范围的; (4)超出许可证规定的矿种的; (5)其他未取得许可证的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