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解决金融网络安全问题 |
释义 | 1、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协同防控机制。金融机构应将网络攻击纳入操作风险管理范畴,既要抓好技术管理,又要明确和落实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建立系统运行维护、风险控制和安全审计协同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明确、监督有力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既要培养网络安全防御专家,又要在全机构培育网络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感和文化氛围。 2、建立健全金融行业协同防控机制。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应从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出发,积极关注金融网络攻击风险。金融监管机构相互之间以及与清算支付协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行业组织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全面收集金融行业网络安全信息,掌握金融行业网络安全整体情况,及时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风险治理措施,加强风险全方位管控,避免引发金融稳定问题。 3、建设金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特有的海量存储、并行计算、高效查询等特点,建立金融行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随时感知金融网络整体安全态势,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异常事件,并对金融机构开展风险提示,让网络安全可见、可控、可管、可预测,对金融网络攻击尽量做到事前预判、事中防护和事后追踪。 4、提升金融消费者防范意识和技能。很多金融消费者在网络空间对密码等个人重要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遭遇网络骗局时缺乏辨别能力,为网络攻击者提供了方便。利用每年的“网络安全宣传周”“金融宣传月”等活动,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采取直观、生动的形式开展宣传,结合金融网络攻击案例,剖析案例中关键环节,揭露网络攻击常见手法和方法。提醒大家坚持不懈做好修复漏洞、保护个人信息数据等安全防护措施,谨慎进行电子交易、网上支付等涉及经济利益的操作,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和技能。从根本上构筑起金融网络安全的保护墙,真正做到“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5、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网络金融业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电子支付交易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消费者信心,防止“消费者信任度减弱”。当前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缺少专门性规定,很多规定分散在不同法律中又相对滞后,难以有效解决法律纠纷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经验,制定新法律或修订完善现行法律,并尽快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保护电子交易安全和个人金融信息方面的法律体系。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没有到社会上历练之前,普遍表现出来的就是只知道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对社会中的各种陷阱有些真可谓是一问三不知。所以真的是希望各地在校大学生通过了解这篇大学金融网络安全的预防措施以后,平时能够从自身抵御金融网络诈骗,宗旨其实就是不要乱用公共场合的无线,注意保护个人的网络安全等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就可以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