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为了保障死刑复核的程序性和公正性,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并采取措施防止错误判决。首先,复核应当由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机关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对案件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其次,应当采纳绝大部分司法人员的意见,依法保障被告人的权利,特别是在对证据可信性的审查上,应该采取审慎态度,尽可能排除偏见和误判。最后,如果有疑问,应当充分听取辩护人和被告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见,给予其说服的机会,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七条 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其执行应当依法进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或者相关法律的规定予以纠正:(一)判决是由审判人员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二)对基本事实认定错误,严重影响案件审判结果的;(三)遗漏或者错误适用法律规定,严重影响案件审判结果的;(四)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三条 量刑时,应当认真考虑罪犯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罪犯的人身情况等因素,依法确定刑罚。对于其他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适用前款规定,必须判处死刑。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死刑复核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四条 在进行审查时,人民法院应当追究是否有监督留有缺失等问题,听取被告人、辩护人和其代理人关于被告人申诉理由的意见和陈述。对于被告人的申诉,应当重视,依照法律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应当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实际执行死刑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