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羁押时间延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羁押期延长及可羁押情形》 羁押期延长的情况包括:案情复杂无法终结、特别重大案件无法及时审判、边远地区重大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案件、涉及面广取证困难案件。可羁押的情形有:正在实施犯罪、被目击指认、发现犯罪证据、企图逃跑或自杀、可能毁灭伪造证据、身份不明、涉嫌流窜作案或多次结伙作案。 法律分析 延长羁押期的情况有: 1、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 2、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 3、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4、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5、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6、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可以羁押的情形如下: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拓展延伸 羁押时间延长的影响及其合法性评估 羁押时间延长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对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羁押期限进行延长的法律措施。这种措施可能对个人权利产生重大影响,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和争议。首先,羁押时间延长可能导致被羁押人的自由受限,影响其日常生活和人身自由。其次,长时间的羁押可能对被羁押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此外,羁押时间延长也引发了合法性评估的问题。法律界和人权组织普遍关注这一问题,要求确保羁押时间延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合法性评估需要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国际人权标准以及个人权利的平衡。综上所述,羁押时间延长的影响及其合法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决策。 结语 羁押时间延长是对嫌疑人或被告人羁押期限进行延长的法律措施。这可能对个人权利产生重大影响,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和争议。羁押时间延长可能限制被羁押人的自由,影响其日常生活和人身自由。长时间的羁押可能对被羁押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此外,羁押时间延长也引发了合法性评估的问题。法律界和人权组织普遍关注这一问题,要求确保羁押时间延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羁押时间延长的影响及其合法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 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126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 第一百五十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