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某男子利用法律漏洞,实现几个月赚取两百多万 |
释义 | 富人怎么利用规则漏洞赚钱,下面案例颠覆你的认知。 前段时间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似乎现实生活中可能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某男子几年前分期购买了一辆新的一百多万的保时捷P,后因为疫情原因导致自己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被人起诉至法院要求返还200万,后该车辆被强制执行。而该男子利用这辆车不仅仅还清了债务,而这辆保时捷P车经过一番折腾后又回到了该男子手上。 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首先,该男子在得知被法院起诉后,因为车辆属于动产,法院保全也难以实际找到车辆,所以该男子立即对该车进行调表,把公里数调高。后就是静静等待该车辆被拖走,最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因为该车车况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该车公里数高,这无疑对二手车车商是一个巨大的蛋糕,为此在一番竞拍之下,该车被一个二手车公司以70万的价格成功拍下。二手车公司买下之后,该男子安排另外一个朋友甲去该公司假装购买二手车,在二手车公司销售的陪同下,甲看到了这辆保时捷P,发现这辆车再次被调表,调低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二手车公司承诺该车车况良好,非水泡火烧等重大事故,更是未调表,所以甲最终以85万的价格从二手车公司购买了这辆车。购买后,甲立即对该车的公里数进行查验(包括4S店记录、第三方通过车况进行整体鉴定)、取证。 确定证据后,甲将该二手车公司诉至法院,以该车调表,二手车公司存在欺诈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要求公司赔偿购车款的三倍损失,也就是255万。法院经过庭审后认定二手车公司确实存在欺诈行为,判决赔偿甲三倍购车款损失,二手车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于是提起上诉,结果显而易见,维持原判。至此,该男子将车原封不动的拿回,还清了债务200万,还通过此布局获得40万。 这里该男子的几个操作很是让人惊讶,其一就是在执行前调表,又两个目的,一是隐瞒正确的公里数,二是调高后降低该车的价值,从而高收益的蛋糕吸引二手车商。其二就是甲购买车辆时的这个过程被全程记录下来,为后面的起诉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该男子不是法律专业人才,却是将法律运用的如此熟练,一手布局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为过。只是苦了这个二手车公司,小小的一个调表行为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风险,也算是这个二手车公司一哥教训,做生意还是要诚实啊。我是帅小陆律师,关注我,带你体验不一样的法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