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
释义 | 【调解登记制度】 建立调解登记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全面地了解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及处理情况。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应印制《调解登记表》,登记的内容包括: 1、调解申请:由发生劳动争议的一方(劳动者或公司)书面或口头提出。 2、调解情况:记述申请日期,申请人,争议事由;调解小组是否接受调解申请,调解时间,调解结果。一次未能完成调解任务时,应分次记述每一次的调解时间和结果。 3、及时登记:每一次劳动争议调解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完成调解登记工作,以保持调解登记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完整地收集、整理、归纳、保管好调解劳动争议的文字资料,善始善终地处理好每一起劳动争议事件。 (一)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卷 1、及时收集《调解申请书》、《受理通知》、调查取证材料、调解记录、《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善后工作记录等文字资料。 2、整理、归纳,形成专卷,年终移交档案室。 (二)建立调解小组工作卷 1、将调解小组分析统计材料、调解小组会议记录、调解小组调解补充文件、上级工会和劳动仲裁委员会指导性文件、信息资料及时、完整地收集。 2、整理、归纳,形成专卷,妥善保存在调解小组,用于指导以后的调解工作。 【分析、统计制度】 建立分析统计制度的目的,一是向上级工会及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供劳动争议及调解的情况、数字,主动接受指导;二是为了掌握本单位劳动争议的情况及规律,有的放矢地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和预防工作。 1、数字统计: ①调解小组中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人数; ②申请调解的劳动争议数,其中集体争议数,集体争涉及的职工人数; ③劳动争议的种类:劳动合同争议数,劳动报酬争议数,职工福利及保险待遇争议数,女工特殊保护争议数等; ④经调解达成协议数,不服调解申请仲裁的争议数。 2、劳动争议及调解情况分析 ①劳动争议与本单位劳动关系状况分析; ②对劳动争议产生原因和规律的分析; ③对调解工作的分析。 3、建议和对策 根据各阶段的统计和分析结论,调解小组应向上级单位和用人单位提出既符合劳动法律法规,又符合劳动争议实际情况的建议,建议用人单位及时调整劳动报酬、劳动保障、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适应新形势,减少劳动争议,和谐劳动关系。对做好今后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不断提高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