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侵权诉讼时效是多久?
释义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
    一、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行为违法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2、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导致的人身或财产的不当利益。这种不当利益是指一切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权利与利益所遭受的不良状态和不良后果。
    3、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一个损害后果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3: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