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原则是什么? |
释义 |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 综合《行政许可法》14--17条规定: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法律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可以通过制定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3、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4、省级政府规章设定临时行政许可。 5、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制订的规章、党组织、具有公共管理的组织、企业、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是什么? 1、法定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便民和效率原则。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4、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