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后,男性不让孩子上学是违法的 |
释义 | 不让小孩上学是违法的,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人的权利,应尊重其受教育权利。适龄未成年人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政府应保障其受教育权利。父母不让孩子上学不构成刑事犯罪,但需接受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应得到保障。 法律分析 不让小孩上学是违法的。 1、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人的权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按照规定,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根据法律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去学校接受和完成义务教育; 2、各级人民政府应该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且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 3、父母不让孩子上学不构成刑事犯罪,不判刑。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而是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法》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拓展延伸 离婚后,男性不让孩子上学被视为对子女权益的侵犯 在离婚后,如果男性不允许孩子上学,这种行为将被视为对子女权益的侵犯。根据法律规定,子女有权接受教育,并且父母都有责任确保子女的教育权利得到保障。离婚并不影响孩子的受教育权益,父母应当共同承担子女教育责任。如果一个父亲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拒绝让孩子上学,这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法律将会保护子女的权益,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母亲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确保孩子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权利。 结语 小孩上学是其合法权利,不让孩子上学违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人的权利,应尊重其受教育的权利。政府亦应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对经济困难、残疾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父母不让孩子上学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应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批评教育和责令改正。离婚后,父母都有责任确保子女的教育权益,如有违反,母亲可通过法律途径保护子女权益,确保其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八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托育、学前教育事业,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母婴室、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培养和培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的保教人员,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七十一条 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八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鼓励和支持有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