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的,由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具体标准是根据伤残程度和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的。另外,企业还应就职工伤劳能力丧失的伤残程度,向职工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直至职工退休,伤残津贴发放期限不少于享受正常退休待遇前的年限。同时,法律还规定,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和支付比例。 法律依据: 1.《工伤保险条例》第九十一条:职工因工致残的,由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职工因工致残程度,采用伤残评定标准确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不得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六个月。 2.《工伤保险条例》第九十二条:职工因工致残后,企业应就其伤劳能力丧失的伤残程度,向职工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直至职工退休,伤残津贴发放期限不少于享受正常退休待遇前的年限。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适当提高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和支付比例,继续提高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衔接度,逐步实现工伤保险制度的“两个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