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离婚诉讼一般要怎么财产保全? |
释义 | 当事人提起保全申请,如果不提起保全申请,法院是不会自行受理的,然后还有当事人进行出具相关的财产线索,提起保全后自己还要提供一定的担保,最后对于符合情况的法院会给予一定的裁定,最后就是判决的生效以及执行。 诉讼离婚财产保全的流程主要如下: 1、诉前财产保全,由利害关系人在起诉之前向受诉法院提出申请。 2、提供财产线索; 3、担保,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请求驳回. 4、裁定,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的,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一旦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不得上诉,可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对裁定的执行。 5、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至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如果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裁定;被申请人提供相应担保的;诉前保全的申请人在30日内未提起诉讼的等。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在对该案判决前,依法对诉讼标的物或与本案有关的财物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人民法院在决定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前,可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拒绝提供担保的,驳回诉讼保全申请。对情况紧急的,人民法院可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并立即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当事人不服诉讼保全裁定的,可以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财产保全是怎么回事?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财产保全分为诉讼中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 1、诉讼中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之后、作出判决之前,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执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2、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法院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会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法律赋予利害关系人在起诉前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申请财产保全的流程如下: 1、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 2、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 3、人民法院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立即开始执行; 4、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情况紧急,不采取财产保全将会使申请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2、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不依职权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否则法院将驳回申请。 4、案件必须有给付内容,属给付之诉。 5、必须是由当事人一方的行为可能使判决难以执行的。 6、必须在诉讼过程中提出申请。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依职权裁定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 7、申请人提供担保。法院未责令提供担保的不在此限。 离婚后财产保全解封需要多久? 人民法院收到解除保全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裁定解除保全;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裁定解除保全。申请保全人未及时申请人民法院解除保全,应当赔偿被保全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被保全人申请解除保全,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间内裁定解除保全。 离婚时财产保全有哪些注意事项? 离婚时财产保全需要提供担保,并在三十天内申请诉讼和仲裁。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夫妻共同财产如何公证? 1、当事人双方应携带个人的身份证明材料,以及双方已经草拟好财产公证协议书,到所在地区的公证部门,办理财产公证手续; 2、双方必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不得由他人代为办理,并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 3、待公证员受理公证申请后,公证员就财产协议的内容,审查财产的权利证明。并且会查问当事人的订约,是否存在受到欺骗或误导。当事人应当配合公证员做完公证谈话笔录,并在笔录上签字确认; 4、双方当事人确认无误后,在协议书上签名。当事人可以在一定期限之后,凭借收费单据领取公证书。 婚前财产协议书要怎么公证才能有效? 公证婚前财产满足以下条件才有法律效力: 1、公证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公证人是真实的意思表示; 3、当事人携带相关材料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提交公证申请书; 4、公证员受理申请后,就财产的内容,财产的权利进行核查,符合条件的,进行公证,发放公证文书。 一般来说公证的程序如下: 1、申请。也就是说,当事人要求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当事人申请公证时,应当亲自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 2、接受。即公证人接受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并表示给予办理的过程; 3、审查。也就是说,申请公证的当事人的资格、申请公证的民事关系、民事行为和其他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过程; 4、出证。也就是说,公证机关财务当事人对提出的公证事项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由公证员签署并出具公证文件,是公证一般程序的最后一步。 夫妻进行财产公证的意义如下: 1、对夫妻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有些热恋中的男女,在结婚登记时,往往对婚前财产公证不理解,认为是多此一举。其实,要结婚了,对双方各自财产进行明确,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今后就一定会有诉讼产生,也并不是只针对其中某一方。双方的财产都进行公证,以后真的发生纠纷,用不着请律师,由法官裁决就是。这样的一纸公证,对夫妻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2、短期内对解决财产麻烦有利。 一般来说,婚前财产公证,在短期内会避免夫妻之间的财产纷争之扰。因为事先有了婚前公证,所以短期内婚姻发生裂变时,即可按照公证内容,明晰分配,避免麻烦,从而也会避免一些因财产分配问题引起的其他不必要争端。 3、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和摩擦成本。 婚前财产公证首先在思想上建立了男女双方对未来生活的理性而谨慎的预期;其次,隐含在婚前公证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承认了未来选择生活的权利和义务。 该内容由 韩运峰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