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汽车与电动车事故责任认定 |
释义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后交通责任划分的原则是:非机动车无过错由机动车承担全责,有过错根据过错程度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无过错最多承担10%的赔偿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损失,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后交通责任划分,非机动车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汽车与电动车事故责任判定标准及法律实践分析 汽车与电动车事故责任判定标准及法律实践分析是对于汽车与电动车事故责任认定的详细探讨。在现代社会,汽车与电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事故责任的认定变得尤为重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事故责任的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交通规则的遵守、行驶速度、道路状况等。本文将深入剖析事故责任判定的标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法律实践分析。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的解读,我们将探讨不同情况下事故责任的判定依据,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无论是汽车还是电动车用户,都应该了解事故责任判定的原则,以避免纠纷的发生,并保护自身权益。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划分原则是非机动车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可以适当减轻;而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则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此外,如果交通事故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在汽车与电动车事故责任判定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相关法律规定,并提供实用建议,以帮助保护各方的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九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八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七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