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夺罪立案标准及金额解释 |
释义 | 抢夺罪是指公然抢夺他人财物,侵占所有权或占有权,数额较大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要件为出其不意地使用有形力量抢夺财物,使他人无法抵抗,主体要件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为故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法律分析 公然抢夺他人财物的,侵占了他人的财物所有权或者占有权,数额较大的,已经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抢夺罪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抢夺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拓展延伸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幅度解析 抢夺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要件即故意行为,即具有明知非法并有意实施抢夺行为的主观意图;客观要件即实施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以非法剥夺他人财物。而抢夺罪的刑罚幅度则根据抢夺的情节、后果和犯罪主体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抢夺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但如果抢夺行为具有特别严重的情节,或者导致严重后果,刑罚可适当加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幅度进行准确解析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依法,公然抢夺他人财物已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占、出其不意的实施抢夺行为、故意非法占有财物。抢夺罪的刑罚幅度根据情节、后果和犯罪主体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对于特别严重或导致严重后果的抢夺行为,刑罚可适当加重。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解析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幅度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五条 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