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简述我国刑法的追诉时效及追诉时效的延长规定 |
释义 | 追诉时效中断是为防止犯罪人逃避罪责而设立的制度。根据我国《刑法》第89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在追诉期限内犯罪人又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将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追诉时效中断后,时效起算的时间为后罪成立之日。追诉时效延长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立案侦查或受理案件后,犯罪人逃避侦查或审判,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二是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但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未立案,同样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法律分析 一、追诉时效的中断 追诉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失效,追诉期限从法律规定事由发生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的制度。追诉时效中断制度是为了防止犯罪人利用时效制度逃避罪责,继续犯罪而设立的。 我国《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表明,我国追诉时效中断是以犯罪人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为条件的,但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根据刑法的这一规定,追诉时效中断后时效起算的时间为“犯后罪之日”。所谓犯后罪之日,即后罪成立之日。 二、追诉时效延长 追诉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时效进行期间,由于发生了法律规定的事由,致使追诉期限延伸的制度。 根据《刑法》第88条的规定,我国追诉时效延长分为两种情况: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在法定期限内,只要对犯罪案件开始立案、侦查或者受理起诉后,不论犯罪人逃避侦查或起诉的时间、状态持续多久,都可以对其进行追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拓展延伸 追诉时效中断、延长的规定对罪犯起到怎样的作用? 追诉时效中断、延长的规定对罪犯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追诉时效的中断意味着一旦发生中断事件,罪犯的犯罪行为将不再受时间限制,无论多久过去,都可以继续追诉。这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更多时间和机会,确保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其次,延长追诉时效的规定使得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犯罪行为也能够被追诉,例如在未成年时期犯下的罪行或者特定的严重罪行。这样可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让罪犯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总的来说,追诉时效中断、延长的规定为司法系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工具,确保罪犯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结语 追诉时效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对罪犯起到重要作用。中断意味着无论多久过去,罪犯的犯罪行为都可以继续追诉,确保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延长规定使得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犯罪行为也能被追诉,保证社会公平正义。这些规定为司法系统提供了完善的工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