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合同订立都包含哪些法律风险
释义
    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
    1、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主体资格;
    2、合同当事人受委托签订合同的,代理人是否超过代理权;
    3、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有履约能力;
    4、合同形式、内容是否合法;
    5、注意合同条款的审查;
    6、其他。
    一、合同订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合同订立时要注意:一是审查签约主体资格,对方是公司,审查公司是否有从事经营的资格,履约能力和信用情况如何;二是审查合同形式,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以外,合同可以口头形式,但口说无凭,建议采用书面形式;三是审查合同条款,为了预防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合同条款应尽量详细。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预防欠款纠纷的措施都有哪些?
    预防欠款纠纷的措施是:一是重视审查方的主体资格;二是审查债务方的经营范围;三是审查双方所经营内容是否合法;四是审查债务方的偿债能力;五是审查债务方是否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六是审查有无必要签订合同或协议,准备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条款是否齐备,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明确;七是审查有关条据是否规范,比如若债务方出具的是应收票据,则要严格审查所开票据是否规范;八是能采取担保措施的,要尽可能要求债务方提供担保,因为经担保后的债权优于其他债权优先受偿;这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当然在设立担保时要注意担保在法律上的有效性。
    三、合同是否具有效力取决于什么内容
    合同是否具有效力取决于合同的内容和签订合同的一些形式要求是否具备。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需具备下列条件:
    1、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签订合同的能力。根据规定,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注意当事人的缔约能力和主体资格是非常重要的;
    2、合同必须有对价或者合同原因;
    3、合同内容必须合法。根据规定,当事人订立和履行合同,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5、合同当事人的意思必须是真实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二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