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朋友建议在公安局取保,请问公安局和检察院取保候审的区别是啥? |
释义 | 公安局和检察院取保候审的区别在于最后执行机关都是公安机关,但检察院决定后应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应立即将相关材料交由县级公安机关执行,核实身份后通知派出所执行。 法律分析 结论:公安局取保候审和检察院取保候审最后的执行机关都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在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解析:公安局取保候审和检察院取保候审的区别: 1、公安局取保候审和检察院取保候审最后的执行机关都是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在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 3、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有关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等,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级公安机关; 4、公安机关收到有关法律文书和材料后,应当立即交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执行。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核实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的身份以及相关材料,并报告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后,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 拓展延伸 公安局和检察院取保候审的区别及影响因素 公安局和检察院取保候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权力、职责和程序等方面。公安局作为执法机关,负责侦查、抓捕和起诉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时主要由公安局负责监管。而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进行检察监督,对取保候审的决定有一定的审核权。影响因素包括案件性质、涉案人员身份、证据充分性等。在处理案件时,公安局更注重对案件事实的查证和证据的收集,而检察院则更注重对法律程序的合法性和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核。此外,地区的司法体制和相关法律规定也可能对公安局和检察院取保候审的具体操作产生影响。因此,了解这些区别和影响因素对于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在取保候审过程中的权益保护和合法权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公安局取保候审和检察院取保候审在执行机关、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公安机关负责执行最后的取保候审决定,而检察院对决定具有一定的审核权。案件性质、身份、证据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取保候审的决定和执行方式。了解这些区别和影响因素对于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和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