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走私犯罪案件中,如何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
释义
    法律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是走私犯罪案件中的重要环节。主观故意是指犯罪嫌疑人明知其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仍然有意为之。主观故意的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言行举止;二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动机;三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主观故意的判断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法律依据:
    1.《刑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故意犯罪:(一)明知是违法的行为,仍然实施的;(二)对其所犯的罪行后果予以预见,但仍坚持实施的。
    2.《刑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过失犯罪:(一)没有预见本应预见的危险,但是应当预见的;(二)预见危险,但是认为不会发生的;(三)预见危险,但是对危险轻视的。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三条:依法审判走私犯罪案件,应当认真查明走私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对于主观故意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应当采取合理的证据推定方法。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