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解除后养老保险怎么办 |
释义 | 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养老保险应当及时由单位按照劳动者的要求进行转移。如果劳动者找到新单位的,可凭《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和《失业证》(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接续手续,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 一、社保卡归属地和参保地不一致怎么办 社保卡归属地和参保地不一致是需要进行变更的,需要将归属地和参保地变更为同一个地方。具体的是到参保地申请将归属地的社保转移到参保地。否则会影响个人的保险待遇。因为每个人只能有一张社会保障卡,不能够同时在两个地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社保归属地转移的流程如下: 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5、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可补可不补。 二、办理社保卡需要的资料如下: 1、本人二代身份证; 2、照相馆出具的办理市民社保的照相回执单; 3、如果是单位来办理的,还需要单位的营业执照、登记证书、职工名册等资料。 总之,社保卡归属地和参保地不一致可以到参保地社保中心,更改社保卡归属地信息;可以在参保地社保中心,重新申请办理新的社保卡。社保卡的归属地与参保地信息应当一直,否则属于在两地参保,属于违法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二、换工作跨省了社保该怎么办 换工作跨省了社保可以办理社保转移。 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经审核通过后,为参保人办理社保转移手续。 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会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符合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社保一般指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有关部门在网上公布了全国2800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的社保经办机构的联系方式,不清楚的问题可以电话咨询。由本人或者所在单位向新的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接续申请,其他事情就由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办理就可以了。 除了转关系之外,要把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的资金,还有单位缴费规定比例的资金要转移到新的就业地。这样整个转移流程就完成了。 三、省内社保转移 一、总得来说,同省内的的社保不需要转移。如果只是更换工作之类的,直接中断前一个公司的社保,并在后一家公司开账号续交,保证不会断交就好。 二、社会保险转移流程: 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老保险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可补可不补。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