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假想防卫名词解释
释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假想防卫的概念和正当防卫的区别,指出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误认为有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行为造成损害的情况。与此相对,正当防卫是指在实际发生不法侵害时采取的防卫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文章还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假想防卫的情况。
    法律分析
    假想防卫是相对于正当防卫而言的,具体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
    根据“二阶层客观刑法论”,犯罪是“违法”而且“有责”的行为。违法事实层面又包括行为、对象、结果、身份、不存在违法阻却事实5个方面。
    而正当防卫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违法阻却事实”。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是为了制止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因此而造成损害的,不是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以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客观存在为前提,如果行为人误以为不法侵害存在而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情况下实施了“防卫行为”,就是假想防卫。
    例如,甲看见乙、丙二人在草地里扭打成一团,以为乙在伤害丙,便用木棍将占了上风的乙打晕,但其实二人是相约在进行“极限对抗”训练。此时甲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假想防卫。
    拓展延伸
    假想防卫:法律界的争议与实践应用
    假想防卫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当人们面临即将发生的危险或被他人攻击时,出于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目的,可以合理地假设对方的攻击意图,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在法律界,对于假想防卫的合法性和适用范围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假想防卫是为了保护个人和社会安全而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批评者担心其可能被滥用,导致过度的暴力行为。实践中,法律界需要权衡个人自卫权和公共秩序的平衡,确保假想防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特定案例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被告人的判断和行为是否符合合理防卫的标准。因此,对于假想防卫的争议和实践应用,法律界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司法判决。
    结语
    假想防卫是一种在面临即将发生的危险或被他人攻击时,出于保护自己或他人目的而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在法律界,对于假想防卫的合法性和适用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法律界需要平衡个人自卫权和公共秩序,确保假想防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具体案例中,法院会根据情况评估被告人的判断和行为是否符合合理防卫的标准。对于假想防卫的争议和实践应用,法律界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司法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22: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