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判断公序良俗的主体
释义
    在德国和日本,由于公序良俗的判断属于法律问题,所以在具体的案件中,法院应当依职权认定公序良俗的存在和法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而无需当事人提出申请。在美国,违反公共政策是一个由法院主动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只能由当事人提出。在这些国家,判断公序良俗的主体显然是法院而非当事人。这种做法是合适的,因为在当事人不申请对法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进行认定的情况下,如果法院不主动认定公序良俗的存在以及法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就有可能使自己沦为执行当事人的不法意图的工具。既然对公序良俗的判断是在司法过程中才会出现的问题,且法院应依职权认定法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所以判断什么是公序良俗的权力,只能归属于法院,也即只有法院才是判断公序良俗的主体。在具体的案件中,就公序良俗的内容以及法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的问题,当事人、律师、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等固然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但判断公序良俗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法官手中。
    一、合同有效要件包括哪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必须具有健全的理智和判断能力,因而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表示相一致,当事人必须在意思自由、能够辨认自己行为的法律效果的情况下进行意思表示,不存在胁迫误解等情况。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规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是不违反效力性强制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违反管理性强制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而不是一律无效。
    4、不违背公序良俗。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故违反法律、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