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超范围经营什么意思 |
释义 | 超范围经营一般是指,经营主体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处罚:1、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未经核准登记注册擅自开业的;2、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3、不按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4、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出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6、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 一、什么是公司存续状态 企业状态存续是是指企业依法存在并继续正常运营。也被称作开业、正常、登记。经营状态一般分为八种:存续、在业、吊销、注销、迁入、迁出、停业、清算。(一)经营状态存续是指:企业依法存在并继续正常运营。也被称作开业、正常、登记。(二)经营状态在业是指:企业正常开工生产,新建企业包括部分投产或试营业。因不同省份可能有细微的区别,一般在营、正常、经营、在营在册、有效、在业在册也是在业的意思。(三)经营状态吊销;未注销是指: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是工商局对违法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企业被吊销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四)经营状态注销是指:企业已不复存在,丧失法人资格。(五)经营状态迁出是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的变更,迁离某主管机关。(六)经营状态迁入是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的变更,迁入某主管机关。(七)经营状态停业是指:由某种原因,企业在期末处于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待条件改变后仍恢复生产。(八)经营状态清算是指:按章程规定解散以及由于破产、被吊销等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经营后,对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并进行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的经济活动。《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内容规定,对未经核准登记,擅自从事经营活动,或者从事其他违反经营登记管理规定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二、公司法人不参与经营负责任吗? 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企业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二)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四)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则产的。 (五)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六)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此外,在企业的偷税漏税、走私、消防、安全生产等等方面,法律要求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有关机关可以追究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