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判断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
释义 |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及确认机构: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在欺诈、胁迫、排除法定责任、违反强制性规定等情况下无效。无效劳动合同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对于双方无争议的无效合同或条款,是否需要确认并无明确规定。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在哪些情形下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欺诈:首先虚构一个事实,对方依据这是事实作出了一个错误的意思表示。 胁迫:胁迫和乘人之危是一种手段和状态的关系,利用地位、信息的不对等,利用单位的强势地位、劳动者弱势地位,胁迫劳动者签订解除协议等情形。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如:合同约定“出现工伤公司概不负责”。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比如试用期期限的延长,法律规定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约定9个月,后面约定的3个月试用期无效。另外还有婚育限制约定、职业违法(赌博、高利贷等)。 但是要注意,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二、无效劳动合同由谁确认? 所谓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确认。此前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由法院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不能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决定”。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交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而对于双方无争议的无效合同或者无效的合同条款,是否必须由上述机关进行确认,《劳动合同法》并未作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在以下情形下被认定为无效或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或排除劳动者权利;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无效劳动合同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双方无争议的无效合同或合同条款是否需要确认,法律并未明确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