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释义 | 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及其意义和思路。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交通、绿地等,是城市建设和机能运转所需。小城镇建设是党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城镇化的思路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城市、中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步推进、城乡差距缩小和城乡二元结构消除。 法律分析 一、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包括什么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城市建设用地是指城市用地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的总称,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城市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 二、城市建设意义 1、小城镇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2、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略,解决"三农"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 3、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进而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4、小城镇建设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5、小城镇建设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历史、现实意义。 三、城市建设思路 首先,城镇化一个重要的方针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20字"方针、"四大文明"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城镇化建设指明方向和内容。 其次,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中国的城镇化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大城市化,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中小城镇化,必然是大城市、中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步推进的城镇化,是三维结构同时并存的城镇化。这就是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 再次,从本质上说,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的各种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和辐射的过程,是城乡各种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消除的过程。 结语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绿地和特殊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城市建设对于实现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的思路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方针,同时推进大城市、中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城镇化是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