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简述我国行政立法的程序
释义
    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审议、公布、生效、备案等步骤。其中,审议阶段涉及到立法机关的讨论和民意征询等环节。
    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主要由国家立法机关来负责完成。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起草:起草是制定行政法规的第一步。法律草案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核、修改、通过后提交到国务院或其他立法机关进行审议。2. 审议:审议是制定行政法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包括预备审查和正式审查两个阶段。预备审查是立法机关对草案初步讨论和修改;正式审查则是详细审议和确定法律草案内容。3. 公布:行政法规审查通过后,需送交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法规定的法定机关公布。4. 生效:法规公布后一般规定生效日期,也有即时生效的情况。同时,对于需要加强适用力度的,可以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5. 备案:国务院亦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需要报送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在审议阶段,立法机关会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等环节,收集和整合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行政法规制定符合公众利益,具备社会效力。
    行政法规是否具备法律效力?行政法规属于行政法律范畴,具有法律效力。它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公布并实施的规范行政行为的规章。
    行政立法程序是制定行政法规的重要程序。其中审议阶段涉及到许多关键环节,需要立法机关的认真对待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使得制定出的法规更加适应实际需求,起到更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六条规定: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对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应当认真负责,保证其符合法律法规,适应实践需要,积极开展宣传和解释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进行修订和废止。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