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未成年人在财产分割中能否分享权益? |
释义 | 未成年小孩可以独立享受财产分割,根据《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孩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财产分割纠纷处理上,个人财产与家庭共有财产要严格区分,非财产所有人不能主张权利。未经共有人同意私自处分家庭共有财产应认定为无效。家庭成员对共同财产应经协商一致后处分,否则认定为无效。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未成年小孩是否享受财产分割 民法典规定,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得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小孩可以独立享受财产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财产分割纠纷如何处理 (一)根据财产所有权取得的法律事实的不同以及财产所有权人数量等因素的不同,严格地把家庭共有财产与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成员所取得的个人财产区别开来。 对非财产所有人的家庭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个人财产而主张权利的任何请求,均不予支持。 (二)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若有人未经其他家庭成员共有人同意而私自处分家庭共有财产的,一般应认定其处分行为无效。 (三)当家庭对家庭共有财产的性质发生了争议时,对凡不能证明是按份共有的均推定为共同共有,并按共同共有的有关原则对该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处理。 (四)严格区别父母子女给付的赡养费积累购置的财产与父母子女共同投资购置的财产的所有权的权属。 子女向父母给付的赡养费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 父母将该赡养费积蓄起来而购置的财产的所有权当然属于父母,对这些财产子女没有所有权。 (五)严格区分家庭成员对家庭共有财产的分割行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赠与行为。 前者是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处分的行为,需家庭成员共同为之; 后者是家庭成员对个人财产进行处分的行为,无须征得其他家庭成员的同意。 (六)家庭成员对共同共有财产应经协商一致后再行处分,否则应认定为无效; 对于明知有的家庭成员在处分共同财产,其他家庭成员不提出异议的,则该处分家庭共同财产行为视为已被其他家庭成员所默认。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孩,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所以小孩可以分割财产。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享受财产分割。在处理财产分割纠纷时,需要严格区分家庭共有财产与个人财产,并根据相关原则进行处理。此外,家庭成员在处分共同财产时应经过协商一致,否则可能被视为无效。总之,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孩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可以享受财产分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六十二条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四十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七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