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盗窃罪逮捕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有证据证明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情况下,如果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的发生,应予以逮捕。可能实施新犯罪、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构成现实危险、可能干扰证据、打击报复、企图自杀或逃跑等情况,都可以作为逮捕的考虑因素。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的,也可予以逮捕。 法律分析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拓展延伸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及相关法律规定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包括实施盗窃行为,即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主观要件包括故意行为,即明知是非法占有并有意实施盗窃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将根据实施的情节和数额大小来进行量刑,如情节恶劣、数额巨大等将面临较严厉的刑罚。此外,盗窃罪的构成可能还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和规范,如特定场所的盗窃、盗窃工具的使用等。因此,在判断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时,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规定和解释。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可能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下,应当予以逮捕。逮捕的依据包括可能实施新的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可能干扰证据、威胁报复等。在决定逮捕时,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因素。盗窃罪作为一种侵占他人财物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非法占有和故意行为。量刑将根据实施情节和数额大小进行,同时还需考虑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和规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