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企业并购风险的类型
释义
    1、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通常的支付工具包括公司现金、股票、债券、银行借款等,涉及巨大的资金金额,存在很大的融资风险。
    2、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购并者在购并完成后,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以及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互补等效果,甚至整个企业集团还遭受被购并进来的新公司的业绩拖累。
    3、信息风险
    并购的前提是对目标公司有相当的了解,并购双方信息完全对称。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实际购并中,因贸然行动而失败的案例不少。
    4、反收购风险
    在通常情况下,被收购的公司对收购行为都是持不欢迎和不合作态度的,他们使用的对收购方构成杀伤力的反收购措施有各种各样的“毒丸”。这些反收购的行动,无疑对收购方构成了相当大的风险。
    5、体制风险
    体制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并购人才缺乏,并购重组的规模和质量受到严重制约。政府依行政手段对企业并购所采取的大包大揽的方式,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等。
    6、法律风险
    如我国目前的收购规则,要求收购方持有一家上市公司5%的股票后即必须公告并暂停买卖(针对上市公司非发起人而言),以后每递增2%就要重复该过程(将公告14次之多),持有30%股份后即被要求发出全面收购要约,这套程序造成的收购成本之高,收购风险之大,收购复杂之程度,使得收购几乎不可能,足以使收购者气馁,反收购则相应比较轻松。
    一、如何防范并购中的风险
    1、明确并购目标和战略发展规划。
    作为拟实施并购的企业,在决定进行并购、选择目标企业前,就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定位、发展目标、长远规划等客观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发展重点、扶持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定一个尽可能详尽的、切实可行的并购目标和并购后的战略发展规划。
    2、在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无论是并购活动本身,还是并购后的生产经营、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这几个要素的支持和支撑。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不殆,否则,在实施并购中或者在并购后的营运中就可能出现瓶颈和脱节现象,企业并购也就有可能大打折扣甚至会夭折、失败。
    3、灵活、充分地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选择恰当的并购方式。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原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过程中,为贯彻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奖优罚劣,以优扶劣,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这对实施企业并购具有规范、支持和引导的作用,且是并购活动中不能背离的准则。因此,在实施并购活动中,也必须做到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调查、了解和研究、论证,以做到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用好、用足其中的优惠和扶持规定,并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企业自身和目标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并购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压缩并购成本、减少并购风险,以实现并购目标的最大化,创造并购成功的范例。
    4、加强并购后的企业经营管理,使企业尽快步入正轨。
    相对而言,企业并购后的经营管理以及生存和发展更是重头戏,更是一场硬仗。这需要企业在从法律上、形式上完成并购后,紧紧围绕实施并购的目标和发展规划,迅速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营管理上来,尽快完成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尽快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步入正轨,以完成既定的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使企业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共同发展,真正体现实施并购的目标和价值,真正将企业做大、做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