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 |
释义 |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是指逃匿、毁灭证据、虚假诉讼等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属于刑事和民事责任,涉及相关法律法规。 妨害民事诉讼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行为妨碍了正常的司法程序。妨害行为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逃匿当当事人被传唤到法院或者其他单位作出解释或者提供证明材料时,擅自离开或者逃跑,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出庭或者拒不接受强制措施,都属于逃匿行为。2. 毁灭、伪造证据对案件证据进行毁灭、伪造、隐匿的行为,以影响诉讼结果,都属于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例如,故意销毁或毁损有关文件、证据、物品等。3. 虚假诉讼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编造虚伪的事实,提起或参与诉讼,以影响诉讼结果。例如,捏造证据、制造虚假证人出庭等。对于不同的妨害行为,相关法律都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如逃匿行为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需要承担行政处罚责任;而毁灭证据、虚假诉讼等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会构成犯罪,法院会依据刑法进行判决。 如果当事人故意拖延时间,以影响诉讼结果,属于哪类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被视为妨碍诉讼程序的行为。具体如何处理要看案件的情况和程度而定。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严重性不容忽视,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司法成果的正确性,因此,对于妨害行为,相关法律也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八百零九条 逃避执行判决、裁定,致使罚款不能执行或者被追回后不能按照约定使用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