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通货膨胀将产生两大重要后果 |
释义 | 通货膨胀造成财富重新分配却不是那么直观的.形象地说,银行在部分储备金之下“无中生有”地创造出的支票货币就相当于在印假钞票.最先拿到“假钞票”的人首先来到高档餐馆大吃了一顿,作为最早使用“假钞票”的人,市场上的物价还是原来的水平,他手中的“假钞票”拥有和从前一样的购买力.当餐馆老板接受“假钞票”之后,用它买了一件衣服,他就成了第二个受益人,此时“假钞票”的流通量还没有达到被市场发觉的程度,所以物价仍然没有变动.但是随着假钞票的不断换手,和越来越多的假钞票进入流通,市场就会慢慢发觉,物价将会渐次上涨. 最倒霉的就是连假钞票的面都没来得及见到,物价就已经全面上涨的人,他们手中原来的钱在物价上涨时不断丧失着购买力.也就是说,离假钞票越近的人就越占便宜,越远越晚的就越倒霉.在现代银行制度下,房地产业离银行比较近,因此它就占了不小的便宜.而靠养老金生活和老老实实储蓄的人就是最大的输家. 因此,通货膨胀的过程就是社会财富发生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远离银行系统的家庭的财富遭到了损失. 1970年由美国吉利美(GinnieMae)首创的世界第一个按揭抵押债券MBS(MortgageBackedSecurities).他们将条件非常接近许多按揭债务集成在一起打包,然后制成标准的凭证,再将这些有按揭债务作为抵押的凭证卖给投资人,债务利息收入与债务风险也同时“传递”(Pass-throughs)给投资人.后来,联邦国民住房抵押贷款协会(FannieMae,房利美)也开始发行标准化的MBS债券. 应该说MBS是一个重大发明,如同金银货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换一样,MBS也极大地方便了按揭债权交易.投资人可以方便地买卖标准化的债券,而银行则可迅速将长期的大额的难以流动的房地产按揭债权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拿掉,吃到一定的利差之后,连风险带收益一并转让,然后套现去寻找下一个愿意贷款买房的人. 从金融业的角度看,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银行解决了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问题,同时投资人得到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买房的人更加容易得到贷款,卖房的人更加容易出手房产. 但是,方便是有代价的.当银行体统使用MBS债券方式迅速从被按揭贷款套牢30年的困境中被释放出来时(通常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同时将全部风险转嫁给了社会.这种风险中就包括了鲜为人知的通货膨胀问题. 当买房人在银行签定借款合同时,银行将这个“债务借条”作为资产放在了它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同时创造出同等数量的负债,注意银行的这个负债在经济意义上等同于货币.换句话说,银行在发放债务的同时,创造了货币,由于部分储备金制度允许银行系统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钱,所以这笔几十万的刚刚被银行“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钱立刻被划到了房地产公司的账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