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宣传法律法规(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释义
    1.司法行政机关如何 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众所周知,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是否得到提升,关键是看案件能否得到有效预防,看发生的案件能否得到及时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是影响群众安全感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一个地方发案率居高不下、发的案件破不了,群众就会感到不安全,就不会有安全感。
    作为肩负着打击犯罪职能的公安机关,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最基本的就是要从提高打击效能着手,坚持以打开路,进一步明确打击重点,丰富打击手段,实现以打击增强防控效果。按照什么突出就打什么、什么案件高发就打什么的思路,准确把握案件三高,持续保持对八类重点案件、涉黑涉恶案件的打击力度,提升打击效果,体现高压震慑。
    在强化影响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案件的侦破力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日常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力争尽早破案,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加强重点地区和场所的清理整治,形成良好治安秩序。
    围绕市级挂账的重点地区,本着群众反映什么治安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治安问题,扎扎实实地把公安机关保平安、保稳定的职责落到实处,确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依靠属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派出所职能,强化指导,逐点攻坚,定责任、定时限、定措施,分步骤、有计划的加强清整,全力净化辖区治安环境。
    整合刑侦、治安、内保、属地派出所等多警种力量,坚持综合分析、统一协调、整体联动,固化多警钟、多部门捆绑作战机制。积极会同工商、城管、交通等部门,进行全面梳理,找准重点部位和重点问题,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开展整治行动,加大清理整治力度,有效净化秩序环境。
    以行业场所容易隐匿、滋生的涉黄、涉赌、涉黑等突出治安问题、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特别是对洗浴、迪厅、美容美发场所,按照严查、严管、严打的工作思路,加大检查力度,开展针对性打击整治,实行重点时段常态管控机制,保持持续性严打严整态势,坚决防止形成领导重视、舆论关注、群众关心的治安焦点问题,集中打击隐匿期间的违法犯罪活动,达到抓获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取缔一批藏污纳垢场所,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三)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刑事发案大幅下降。
    以社区警务工作站为依托,不断增强社区民警组织宣传、指导防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整合保安员、巡防队员、居委会干部、巡逻志愿者等社区人防力量,佩戴红袖标集中开展社区巡逻,治安防范等工作,增强人防的密度。在强调人防是基础、物防是保障、技防是发展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防范对象合理采取最具实效的防范措施。
    对新建的小区配备楼宇对讲、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在老旧小区加紧物技防设施的改造,创造条件落实技防,在重点防范部位全部落实自动联网报警的技防措施,在单位院落、居民小区中积极推广智能化技防措施。通过不断推进社区封闭工作,把科技防范工作的重点放在案件多发区域、多发时段上,放在预防常见性、多发性犯罪上,构建内外结合、互联互防、整体联动的社区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犯罪,提升社区安全的防范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加大矛盾纠纷化解,从源头上消除对群众安全感的影响。不安定因素和各类矛盾纠纷是引发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突发性事件的主要诱因,公安机关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主责部门开展入户宣传,严格落实“化解矛盾”责任,抓早抓小,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大力推进“民调进所”工作模式,协调乡镇、司法等基层力量,推行实施治安纠纷内外协调、联合调解机制,与治安调解相衔接,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对辖区内的发案情况、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重点稳控对象等情况要发现得了、掌握得住、汇报及时,杜绝不安定因素引发案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把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减少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
    (五)加大巡逻警力的投入,切实提升街面见警率。为了使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人民警察就在自己身边,震慑犯罪,公安机关要针对警情“三高”,合理调整巡逻警力部署,在重点地段、重要部位和人员聚集的复杂场所,最大限度的把警力摆在街面,实行步巡与车巡结合、便衣守候与武装巡逻结合、专业巡逻队与义务巡逻队结合,囤警于街面,开展联合武装巡逻,一旦有警情便于迅速做出反应,实现警令统一、快速反应、各部门和各警种的整体联动。
    发挥出巡逻民警全天候一线作战的优势,从看到的可疑人、听到的敏感事、预判到的倾向和苗头,形成的突发和紧急情况为重点,掌握街面发生的各种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发现、果断判明、迅速上报,与社区民警的信息形成整体信息网,直接为防范控制和打击破案服务,进一步提升巡控效能。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提高群众见警率,加大巡逻频率和力度,震慑违法犯罪,有效预防和制止街头案件的发生,形成对现行违法犯罪的实时控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
    2.为什么要开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宣传"活动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置综治工作和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活动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画、宣传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开展政法干警进村活动;按照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形式,开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入户走访活动,了解人民群众切实感受。
    (二)是加强治安防控。强化专职巡防工作,公安机关以案件多发的区域、时段、街道为重点,预防和减少“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发生,提高见警率;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由综治办牵头,联合辖区公安组织社会治安辅助力量、村(社区)义务巡防队员开展巡逻,控制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开展内保工作专项督查,自11月下旬起,由公安对所有重点单位开展一次上门督查,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到位、安全隐患多、单位场所发案较高的单位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严格落实值班守卫、护楼看院、治安巡逻等安保措施,严防各类案件发生;加快推进技防延伸覆盖工程,公安机关组织视频巡控人员开展网上巡查;各村(社区)积极配合承建单位全面完成“村村通”视频工程,强化安全停车工程,实现集中规范停车,降低盗窃“两车”等可防性案件。
    (三)是整治治安热点。由公安机关对治安重点地区开展一次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是“黄”、“赌”、“毒” 、传销等。集中组织工商、文化、公安等单位对辖区内组织2次以上的娱乐场所联合清查行动,加强对网吧、游戏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的治安管控,营造严打声势。
    (四)是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充分发挥村(社区)级调解员作用,力争使村组存在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调处。由信访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对上级交办和本级掌握的信访积案化解情况来一次“回头看”,对重大信访积案和涉法涉诉案件,组织责任单位进行会商,拿出会商意见,促进积案化解。
    3.如何提升我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率
    为深化平安奉节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指数,必须在“根本、重点、关键、前提、途径、手段、源头、保障”等八个方面抓好抓实。
    (一)狠抓主业是根本。“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一是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对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流窜犯罪等突出犯罪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从提高破案率、抓捕率和处罚率入手,力争抓获一批、惩治一批、震慑一批,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二是加强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以问题为导向,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哪个区域问题突出就在哪里开展整治行动,诸如校园及周边环境、盗窃、“黄赌毒”等热点和突出问题,开展系列整治活动,以净化社会风气,确保社会稳定。三是更加注重防范。结合“应指工程”,全面推进机关单位和行业技防建设,增加摄像头、监控器、路灯技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充分发挥社区专职治安巡逻队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戒毒工作人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全面加大巡逻强度和密度,大力压缩违法犯罪分子活动空间。
    (二)抓好安全是重点。从民调数据看,群众最不满意在“意外事故”板块,必须在煤矿、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医疗卫生、建筑、交通、消防以及其他安全管理工作上下功夫,促使煤矿、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卫生、建筑、交通、消防等事故总量下降。采取各种措施营造安全氛围,适时对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经营场所、非煤矿山、建筑工地、油库、变电站、金融网点、中小学校、宾馆、网吧、歌舞厅、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进行地毯式安全隐患大排查,落实专班负责监督整改到位,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
    (三)多破小案是关键。既要破大案,又要破小案,小案牵大案,小案连民心。多数“小案”,特别是侵财性案件,几乎都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关注度同样很高,必须“重防、重侦、重破、重沟通”,坚决杜绝“接而不处、处而不破、破而不馈”。逐步建立小案接处警监督机制和沟通反馈机制,已破案件,告知结果;在侦案件,告知进展。公安机关要坚持有案必查,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把人民群众损失降到最低。
    (四)规范服务是前提。一是在方便群众办事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开通车管、户政、出入境、消防证照办理“绿色通道”,为办事群众最大限度提供方便,坚决杜绝“四难”现象发生。二是在“规范管理、注重言行”上下工夫。进一步规范警容风纪、执法勤务、办事窗口,以及干警日常接待行为,努力做到来有应声、去有送声,提升群众满意度。
    (五)深入基层是途径。开展基层大走访活动,密切干群、警民关系。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干部下基层活动,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重点抓好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包走访、包排查、包反馈、包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政法各部门更要对接民情民愿,深入村社、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了解和认识治
    
     该内容由 梁勤栓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4: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