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占罪是不是归还了就没事 |
释义 | 一、侵占罪是不是归还了就没事 依据刑法的规定,侵占罪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且拒绝归还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将财物归还的,就不能算是侵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应包括遗失物 目前,我国刑法只规定了侵占遗忘物、埋藏物罪,但对侵占遗失物等是否构成犯罪没有规定。笔者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区分遗忘物与遗失物是很难的。遗忘物的概念是立法者在某一具体占有遗忘物案件定性为侵占罪之后提出的。由于该立法用语来自于个案,不具有普遍实用性,才带来了解释上的差异和司法上的混乱。凭借丧失控制时间的长短,能否回忆起财物遗置的时间、地点等标准,都不足以将两者区分开来。并且这些区分标准主观色彩浓厚,不宜把握,容易造成司法上的混乱。故笔者认为应将遗忘物与遗失物等而视之,从而减少认定犯罪的困难。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行为以及主观心理状态。如果严格区分遗忘物与遗失物,就会出现当行为人将某一无人控制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时,如果财物所有人能够准确地回忆起财物遗置的时间、地点,则该物为遗忘物,行为人构成侵占罪;反之,则该物是遗失物,行为人不构成侵占罪。这就使得区分侵占罪与非罪界限的标准对于行为人来说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财物所有人的主观状态,这是不科学的和不合理的。 对侵占遗失物行为的处理建议 虽然笔者赞同在刑法上不严格区分遗忘物和遗失物,二者均应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但并不主张扩大刑法对遗忘物和遗失物的干预。由于我国民法关于遗失物之拾得规定--即要求归还遗失物给失主,因此付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是采用罗马法中的不取得所有权主义。这就使得遗失物拾得者成为侵占罪主体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的立法是用道德约束自然人的法律行为,对人的行为提出了过高要求,普通人自然难以做到,即使是有较高思想觉悟的人,亦难遵从。这就要求有灵活的、符合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司法解释来软化、缓和过于强硬的立法态度,对侵占遗失物的行为,民法能够处理的,尽量按照民事程序解决,一般不作犯罪追究。 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侵占罪与盗窃罪同属侵犯财产罪,其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 二、侵占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1、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只限于公共财产,且不能是不动产,而侵占罪不仅可以是公共财物,还可以是私人财物,且包括不动产; 2、犯罪主体不同。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代为保管他人财物且对其加以侵占的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3、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贪污罪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而侵占罪中行为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并不影响该罪的成立。 4、刑事诉讼不同。贪污罪是公诉案件。侵占罪是自诉案件。 侵占罪处罚标准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