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房后需要拿到几个证 |
释义 |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改变了我国的房屋买卖登记制度。在此之前,房屋买卖需要先到房管局登记并获得房屋权属证书,然后再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使用权信息。现在,新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实行土地和房屋一体化登记,买卖双方直接申请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由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核并核发《不动产权证书》。 法律分析 房屋在法律上属于不动产,国家对于不动产规定登记生效制度。在2015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前,我国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分别登记发证制度。房屋买卖双方应先到房管局申请办理各项房屋登记,交易完成后由房管局核发房屋权属证书。房管局核发的房屋权属证书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屋他项权证》。之后购房人凭上述证书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变更土地使用权信息,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而在不动产登记制度实施后新发生的房屋买卖交易不再由房管部门受理产权登记,也不再核发上述证书。新的不动产权登记实行土地和房屋一体化登记,由买卖双方申请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由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审核,批准登记的核发《不动产权证书》。 拓展延伸 购房后必备证件清单 购房后必备证件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购房合同是最基本的证明文件,记录着买卖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其次,房屋产权证明是购房者合法拥有房产的重要凭证。此外,购房者还需要办理房屋抵押登记、不动产权证书等相关证件,以确保房产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同时,购房者还应准备好个人身份证明、户口本、婚姻状况证明等个人身份相关证件。此外,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需要提供购房贷款合同、银行贷款证明、纳税证明等金融和税务方面的证件。购房者应及时了解当地政策和规定,确保准备齐全所需证件,以免影响日后的房产交易和权益保障。 结语 房屋买卖交易涉及到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变化。在过去,房屋买卖需要通过房管局办理登记并获得相应证书,而现在的新制度要求买卖双方申请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由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审核并核发《不动产权证书》。购房者在购房后还需准备一系列证件,如购房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房屋抵押登记等,以确保房产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购房者应及时了解当地政策和规定,并确保准备齐全所需证件,以免影响日后的房产交易和权益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条 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二十一条 登记事项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完成登记。 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登记,应当依法向申请人核发不动产权属证书或者登记证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