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签订的资格规定有哪些人? |
释义 | 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及要求: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是年满16周岁的公民和依法设立的企业、机关等组织;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合法、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行为合法。劳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 法律分析 一、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有什么人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1)劳动者,应是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某些特殊行业(如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招收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员,但需经劳动人事部门审批。 (2)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者个体经济组织。 另外,原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至第十五条对如下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作了特别规定: (1)富余人员、放长假的职工。 (2)非在岗但仍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 (3)请长病假的人员。 (4)停薪留职人员。 (5)党群专职人员。 (6)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7)勤工助学的在校生。 (8)用人单位分立或合并的处理。 (9)派出到合资、参股单位的职工。 (10)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的企业职工。 二、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几项要求: 1.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必须合法。当事人不得以订立劳动合同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意图和违法行为,以达到不良企图的目的。 2.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即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作为用人单位,应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作为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即应是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双方主体在签约时,主体资格必须合法。 3.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所设定的权利、义务条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如有的劳动合同规定:“发生工伤事故,单位概不负责”、“旷工3天予以除名”、“不享受星期天休假”等等,均属于内容违法而无效的条款。对此,用人单位应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4.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必须合法。有的地方性的法规对劳动合同签订程序的法律要求,除了要求当事人签订书面合同并签字盖章外,还规定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合同管理机构进行鉴证,方能生效。 5.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合法。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劳动合同,旨在通过合同内容约定,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但此时,对定了劳动合同的双方都是有要求,意味着并非任何人、任何单位之间都可以建立劳动关系,从而订立劳动合同。而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订立的劳动合同会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拘束力。 结语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应是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而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机关、社团或个体经济组织。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签订主体也有特别规定。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合法目的、合法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和合法行为的要求。合同双方应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三条【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