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判决后是否应当庭释放? |
释义 | 缓刑是指对已确认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刑罚,而是在一定考验期内进行考察,根据表现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制度。缓刑考验期满且没有违法行为,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如果在缓刑期内犯新罪或违反相关规定,则缓刑会被撤销,执行原判刑罚。 法律分析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法就不再执行,并于公开予以宣告。 如果是判缓刑,一般都是当庭释放的。如果是从看守所直接到法院的,那么可能还要回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这与是否上诉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宣告缓刑时,应同时宣告缓刑的考验期。根据我国《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即使对犯罪人已先行羁押,羁押的期限也不计算在缓刑考验期限的时间之内,更不能将先行羁押的期间折抵缓刑考验的时间。 《刑法》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结语 缓刑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特殊刑罚制度,通过考验期限内的社区矫正,给予犯罪分子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在缓刑考验期满且表现良好的情况下,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然而,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或违反相关规定,缓刑将被撤销,原判刑罚将重新执行。缓刑制度的目的是促使犯罪分子悔过自新,为社会安全和罪犯的改造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8194;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8194;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