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超过50岁还能在公司交社保吗 |
释义 | 超过50岁是否还能缴纳社保,应依照具体情况而定,详细分析如下: 1、一般来说,超过国家法定年龄将不能再缴纳社会保险,该年龄指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灵活就业人员则男60、女均为55岁; 2、但是,如果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没有达到15年的最低领取条件时,允许往后延缴,直至缴纳满15年为止; 3、如果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一直都没有缴纳过社会保险,那么也就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以通过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 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法律后果: 1、行政责任 (1)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2)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3)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2、民事赔偿责任 (1)首先要赔养老金损失。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劳动者还可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进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缴纳社会保险的益处: 1、养老保险在达到一定的年限,并满足法定退休年龄后,就可以领取一定的养老金,可以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得到一些保障; 2、医疗保险则可以让自己在生病住院时,获得一些医疗费用报销,退休之后也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3、工伤保险可以用于支付工伤待遇、伤残津贴、伤残补助金以及生活护理费等; 4、失业保险则能让大家在失业之后,能够领取的相应的失业金,能够缓解当时的经济压力; 5、生育保险则可以让大家在生育时享受产假待遇以及领取到相应的生育津贴、生育补助金、报销生育医疗费等。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三十五条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第二十三条 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二条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第一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此外,工伤、医疗、生育、失业等保险条例无一不规定了当职工遇到需要保险理赔的情形而企业未缴纳相应保险而所有赔付责任由企业承担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依照该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