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降低企业并购成本? |
释义 | 1、改造成本即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等方面所花费的成本。一些企业所以麦芽质量不稳定,与设备配置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如若改造可能牵扯方方面面,甚至由于流程、空间位置或配套条件限制而难以下手,要达到合理要求,不免劳民伤财。 2、管理成本原企业的管理方法、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形成惯性,人际关系复杂,并购企业易穿新鞋走老路,管理的难度较新建企业要大,这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均会产生影响,由此产生管理成本,也可理解为机制转换成本。 3、隐性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并购方对被购方了解不彻底,或者被购方故意隐瞒实情,导致额外成本的产生。这其中主要是债务不明问题,如抵押贷款、拖欠税费等等,涉及方方面面。另外企业的外部环境也不可忽视,如和政府、社会、附近居民等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种种复杂关系,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成为企业今后经营中的羁绊。 透过对上文的学习,我们心中也有了关于企业被并购有成本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企业并购成本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和间接成本。从另一个角度又可以分为交易成本、机会成本和整合成本。在并购过程中,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有效的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努力用最少的资金完成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 一、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区别有哪些 1、发行主体差别。企业债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它对发债主体的限制比公司债窄很多;公司债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债券,范围相对较广泛。 2、发债资金用途差别。企业债主要限制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革新改造方面,并与政府部门的审批项目直接相关;公司债主要用途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改造、改善公司资金来源结构、调整公司资产结构、降低公司财务成本、支持公司并购和资产重组等。 3、信用来源差别。企业债仅通过国有(即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机制贯彻了政府信用,而且通过行政强制落实担保机制,实际信用级别与其他政府债券大同小异;公司债的信用来源是发债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等。 4、发债额度差别。企业债的发债数额一般不低于10亿元;公司债的发债额度最低限大致为1200万元和2400万元,门槛相对较低。(这个门槛是前几年的规定,现在规则可能已经有所改变) 5、管制程序差别。企业债发债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审批,要求银行予以担保;一旦债券发行,审批部门则不再对发债主体的信息披露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管;公司债监管机构往往要求严格债券的信用评级和发债主体的信息披露,特别重视发债后的市场监管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