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在日常工作中,医疗机构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做到以事前防范为主,防患于未然。要做到有效防范医疗事故除了设立医疗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外,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医疗事故预案是在医疗事故出现之前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反应程序,明确应急机制中各成员部门及其人员的组成、具体职责、工作措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预案在其针对的情况出现时启动。 一、医疗纠纷的处理 第十九条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启动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并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及时将医院专家会诊意见告知患方,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告知患方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方式和程序,答复患方的咨询和疑问,引导患方依法解决纠纷; (三)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 (四)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按规定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尸检; (五)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医疗机构专用接待场所进行。患方来院人数众多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名; (六)处置完毕后,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纠纷处置报告,如实反映医疗纠纷的发生经过及调查、处理情况。 二、工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的处理流程 首先,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次,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再次,启动相应的事故调查程序,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交事故调查报告。这个时候不得谎报,漏报,瞒报。 最后,有义务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相关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然后根据现场应急视情况对公司的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并定期组织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