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是否有权开除股东? |
释义 | 拉朋友一起合伙创业时激情澎湃,待到激情褪去,才发现彼此相看两相厌;又或是拉融资时对于某个股东的人品底细并不清楚,等到他做出一些有损公司的事情时,才发现拿他无可奈何。 无论是哪种情形,总之,大股东都恨不得把对方赶紧踢出局去。那么,在法律上,立法对于开除股东的事由是如何规定的?法律赋予公司这项权利了吗? 1、开除股东,在法律上规范的称法为股东除名,意为剥夺股东资格,使其退出公司,不再具有本公司的股东身份。 股东除名制度在于解决公司内部的人合性问题,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股东除名事由仅仅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对外信用的资合性公司,股东人数多,规模大,难以实施股东除名制度。因此,股份有限公司不存在也不应存在股东除名的事由问题。 2、在立法和司法上,股东除名制度仍属于有待规范和明确的制度。目前,立法者仅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对于该制度有所涉及,该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公司可以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股东的股东资格: 1. 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 2. 股东抽逃全部出资。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有一个疑问:如果股东只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或抽逃了部分出资呢?能够将他开除吗? 这个问题在实践中一度存在争议。 我们认为,如果股东只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或没有抽逃全部出资,是不能够适用股东除名制度的。 3、首先,从严格的文义解释角度来看,已履行部分出资义务并未包含在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内,同样地,抽逃部分出资也并未包含在股东抽逃全部出资内。 其次,从立法目的来看,这条规定的立法本意应当是督促股东尽快完成出资,保证公司资本的确定和充实,确保公司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得以实现。并且,解除股东资格作为对股东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不应当动辄得咎。 针对抽逃部分出资或只履行部分出资义务的股东,公司虽然不能对其除名,但可以对其施加其他惩治措施,比如有权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认购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