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违法但非主观故意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释义
    非主观故意违法不一定受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规定下才负刑事责任。比如,过失致人死亡罪、交通肇事罪等。过失犯罪需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危害社会,若因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轻信可避免,才构成过失犯罪。具体惩罚根据法律规定,如过失致人死亡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结论:非主观故意违法,不一定会受到处罚。解析:非主观故意违法,不一定会受到处罚。一般而言,针对过失违法犯罪行为,只有法律规定应当处罚的才会受到处罚,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罪、交通肇事罪等。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非主观故意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处罚制度
    非主观故意犯罪行为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没有明确的主观故意,即没有明知故犯的主观意图。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法律责任及处罚制度会有所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主观故意犯罪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法律责任相对较轻,一般处以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具体的处罚力度会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法律也允许对于过失犯罪行为进行教育、改造和社会化处理,以期达到预防再犯的目的。因此,针对非主观故意犯罪行为,法律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结语
    结论:非主观故意违法,不一定会受到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主观故意犯罪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法律责任相对较轻,一般处以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具体的处罚力度会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法律也允许对于过失犯罪行为进行教育、改造和社会化处理,以期达到预防再犯的目的。因此,针对非主观故意犯罪行为,法律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本法。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8: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