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借款合同的效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借款合同是否以书面形式签订; 2、主体是否适格; 3、是否存在欺诈、胁迫、借贷双方串通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情况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第二次修正)》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