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国家安全法中哪些机构负责维护国家安全?
释义
    国家安全法中的专门机构和间谍罪的行为方式。国家安全法中的专门机构包括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间谍罪的行为方式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接受任务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这些行为方式都需要故意参与或接受,而具体执行任务并非必要条件。故意的内容可以包括期待成为间谍组织一员、接受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也可能存在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法律分析
    一、国家安全法中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机关有哪些
    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机构包括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有关军事机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五条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第四十二条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有关军事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相关职权。第五十二条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有关军事机关根据职责分工,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国家机关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于获取的涉及国家安全的有关信息应当及时上报。
    二、间谍罪的行为方式一是参加间谍组织。
    就第一种行为方式而言,行为人只要明知是间谍组织而参加的,即成立故意,这种故意的内容显然是期待着这样的一种结果:
    成为间谍组织的一员。
    既然有如此期待,当然无以存在间接故意的可能;
    二是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就第二种行为方式而言,行为人明知是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而予以接受的,即成立故意,这种故意的内容显然仅仅是将任务接受下来,只要予以接受即构成本罪的故意,并不以行为人在实际上执行了具体的任务为必要。
    接受任务与执行任务并不是一回事,接受任务是本行为方式的直接结果,而执行任务则是接受任务以后造成的间接结果,执行某一任务当然意味着期待和追求,而接受某一任务则并不排除被动接受的“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三是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就第三种行为方式而言,只要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即足以成立故意,在此,“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直接结果是“目标被敌人发现”,而不是“目标被敌人炸中”,不能将后者作为这种行为的结果。
    显然。
    这种故意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着希望目标被敌人发现,也包括着对“目标被敌人发现”这种结果的漠不关心,当然不可排除间接故意存在的可能性。
    结语
    国家安全法规定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机构,包括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等。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协调,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并行使相应的职权。有关军事机关则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相关职权。各部门应及时上报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间谍罪的行为方式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接受任务以及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行为人明知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任务即成立故意,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也构成故意。这些行为方式的故意内容包括期待、追求或漠不关心相关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一章 总则 第八条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国家安全工作应当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二章 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第十六条 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2: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