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父母探望子女也应属于探亲假
释义
    离婚后,父母有权要求探望子女,可向法院起诉并提供相关证据。探视权是父母对子女的基本权利,体现在《民法典》中。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权,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望方式和时间可由当事人协议,若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若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待事由消失后恢复。
    法律分析
    可以搜集相关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实现探视权。
    探视权,即指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探望权,就是父母在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后,与子女分居的父或母一方所享有的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探望子女的权利。从民法理论上讲,父母对子女的探视权,是亲权中的一项基本的重要权利,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身份权的合法体现。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拓展延伸
    家庭团聚的重要性: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与探亲假
    家庭团聚的重要性: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与探亲假
    家庭团聚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父母探望子女是一种重要的家庭联系方式,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将父母探望子女纳入探亲假范畴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应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探亲假的设立,为父母提供了合法的休假机会,使他们能够拜访子女、参与子女的生活,共享家庭的喜怒哀乐。这不仅有助于维系亲子关系,也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探亲假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体层面,也具有社会意义。家庭团聚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通过探亲假的设立,社会能够更好地关注家庭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提升整体社会的幸福感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与探亲假息息相关。为了促进家庭团聚、增进亲子关系、推动社会和谐,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父母探望子女的重要性,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支持。
    结语
    保障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促进家庭团聚与社会和谐
    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是亲子关系中的基本权利,应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当事人可协商行使探望权,如协议不成,可向法院起诉。如果探望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中止探望,待事由消失后恢复。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父母探望子女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探亲假的范畴,为父母提供合法的休假机会,促进家庭团聚、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3: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