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决民事纠纷的技巧 |
释义 | 如何处理民事纠纷及其相关证据。处理纠纷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处理纠纷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民事纠纷的证据类型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法律分析 一、民事纠纷该怎么处理 1、出现民事纠纷的,可以按以下方式处理: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仲裁解决。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 (4)、诉讼解决。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七条 二、民事纠纷诉讼证据有哪些 (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3)视听资料。凡是利用录像、录音磁带反映出的图像和音响,或以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称为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称为勘验笔录。 结语 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首先是协商解决,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其次是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或中间人的主持下,通过明确责任、讲道理,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还可以选择仲裁解决,通过仲裁机构审理并作出裁决,或者通过诉讼解决,向法院起诉并接受审理。相关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和《人民调解法》。在民事纠纷诉讼中,常见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