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什么区别 |
释义 | 1、是客观要件不同。前者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后者客观方面包含两个基本条件: (1)、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 (2)、行为人必须有招摇撞骗的行为。 2、是手段不同。前者的手段并无限制,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进行,由此骗取被害人信任:后者的手段只限于冒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 3、是行为人犯罪的目的不同。前者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后者行为人的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目的的内容广泛得多。 4、是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不同。前者构成则要求只有诈骗数额较大:后者构成对所骗取的财物数额没有什么要求。 一、该如何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集资诈骗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集资诈骗的区别: 1、概念不同。前者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后者是利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2、客观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后者表现为利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较大; 3、主观方面不同。前者有非法牟利的目的。但是,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是否已经盈利,盈利金额大小,甚至亏损,资不抵债,都不影响罪名的成立。只有达到扰乱金融秩序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后者有非法占有集资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犯罪。 二、网络诈骗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