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正确的犯意表示是犯罪预备吗 |
释义 | 明确的犯意表示不是犯罪预备。犯意表示尚未达到犯罪地步仅是单纯意思的外露,通过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使人感知;犯罪预备已经通过准备工具或者其他制造便利条件的行为表示其犯罪意图,一般不为人感知。 一、怎么认定事先有通谋 事先通谋一般是一方提出犯意,通过语言、文字、影像资料等将犯罪意图信息传递给对方,其他人表示明确同意或沉默(不反对)。 事先预谋可能比较具体,有行动目标、分工协作、作案工具、潜逃路线、分赃方案等等,也可能比较简单,提出犯意,其他人响应或默认。 二、犯罪准备的终点是什么 犯罪准备的终点是实施犯罪。犯罪准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和创造条件的行为,在这个阶段,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直接意图,即知道自己的准备行为是为侵犯某一对象创造条件,希望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是为犯罪的实施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既可以是行为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形式。根据刑法的规定,预备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只处于犯罪预备阶段,尚未开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低于既遂犯。因此,对预备犯的处罚可以既遂犯轻,比既遂犯轻,减轻或免除。 三、犯罪预备的种类 犯罪预备的种类: 1、为犯罪准备工具。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改造、找寻、购买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为犯罪准备最合手、适用的工具。 2、为犯罪创造条件。为犯罪创造条件是指除为犯罪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全部准备活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