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人过世后财产如何分配? |
释义 | 老人去世后财产分配及确认范围:财产由法定继承人继承,遗嘱执行优先。婚前财产属个人财产,婚后无法继承。继承人协商分配,调解或诉讼处理。遗产确认需查明财产来源合法性、所有权、个人与共有财产区分,不可继承人身性权利。遗产范围不包括已指定受益人的抚恤金、补助费及保险金。 法律分析 一、老人过世后财产如何分配? 老人因病去世后,财产由法定继承人继承。是婚前一方的房产,住房就是登记人个人合法拥有的婚前个人财产,婚后如果房产登记人配偶去世,这房子不能办理继承,因为住房产权和死者没有关系,如果死者为房产证登记人,先看死者有无遗嘱指定继承人,有遗嘱就需要依照遗嘱执行继承。 婚前财产在财产所有者死了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继承的相关规定进行,有法定继承人继承。是婚前一方的房产,住房就是登记人个人合法拥有的婚前个人财产。婚后如果房产登记人配偶去世,这房子不能办理继承,因为住房产权和死者没有关系。如果死者为房产证登记人,先看死者有无遗嘱指定继承人,有遗嘱就需要依照遗嘱执行继承。无遗嘱,就需要依照死者第一序列继承人,死者配偶,死者子女,死者爹妈,三方平分继承这房子。 老人去世财产由老人的各继承人协商分配,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老人财产继承的范围如何确认? 1、要查明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其取得方式是否合法。公民生前非法取得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2、要查明公民对其生前实际占有的财产,是否确实享有所有权,如是向他人租借的财产,则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3、要严格区分公民个人的财产及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如属共有财产,则应先析产,后继承。 4、被继承人不可转让的人身性权利,如受扶养赡养的权利,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病残人员补助金等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 5、要明确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在其生前是否已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 另外,还要查清抚恤金、生活补助费及保险金是否已明确了受益人,如已指定受益人,则属于该受益人所有,而不属于遗产的范围。 老人去世后财产可以按照法定顺序继承,所谓遗产是指公民死亡后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判定遗产是要查明公民死亡后的财产是否是合法所得,要查明公民对其生前所占有的财产是否具有处置权,要区分公民个人财产和婚内共有财产。 结语 老人去世后,财产分配应遵循法定继承顺序。对于婚前个人财产,如房产,只有登记人个人合法拥有的婚前财产才可以继承。如果房产登记人的配偶去世,房产不能办理继承,除非有遗嘱指定继承人。如果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人的顺序进行继承,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财产的分割应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如无法协商,可通过调解委员会或法院解决。在确定财产继承范围时,需要考虑财产的合法性、所有权、共有财产等因素,并排除不可继承的人身性权利。最后,还需确认抚恤金、补助费和保险金是否已指定受益人,如果已指定,则不属于遗产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条 继承开始后,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继承人中无人知道被继承人死亡或者知道被继承人死亡而不能通知的,由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