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益诉讼法律规定
释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公益诉讼主要有劳动公益诉讼、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需满足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被告;2、有具体的诉讼请求;3、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公益诉讼允许调解,但应将调解协议的内容公开。
    一、税收行政公益诉讼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税务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由于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没有也无法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以税务机关为被告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税务行政公益诉讼,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税务机关违法行使税收征管职权或者不作为
    税务机关是行使税收征收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税务机关存在未依照法定职权或者超越法定职权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违法行为,或者行政不作为,是检察机关提起税务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编者按中的税务行政公益诉讼,系因为税务机关未依据《税收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追究相关人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责任。
    2、造成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检察机关提起税务行政诉讼的条件还包括,由于税务机关存在违法执法或者行政不作为的行为,造成国家税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编者按中的税务行政公益诉讼,由于税务机关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责任,有损国家发票管理秩序和国家税收。
    3.无适格的原告,无法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告系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一些案例中,由于不存在上述适格的原告,导致相关主体无法提起行政诉讼,检察机关才会以公益诉讼人的身份提起税务行政公益诉讼。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二百八十四条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提起公益诉讼,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有明确的被告;
    (二)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三)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百八十五条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污染海洋环境提起的公益诉讼,由污染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
    对同一侵权行为分别向两个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必要时由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