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债务管理中的运营问题,以及管理中的债务偿还问题 |
释义 | 一、企业债务管理中的运营问题 (一)债务资金的运营关键是要处理好投资报酬率问题。举债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是潜在的还是现实的利息都是企业的财务负担。利息虽然能抵税,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债务经营必须有利可得,所以债务经营的投资报酬率的判断十分关键。对于利率高于投资报酬率的项目应该从源头截止,不投资;如果举债经营的过程中发现利率因环境变化而高于投资报酬率的已投资项目就应该及时截流,停止投资,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经营中应当关注恰当的债务结构。稳定的债务结构是企业正常经营的有力保证。有这样的情况:企业债务比率低、总资产大于总债务、产权比率小于100%,该企业处于财务低风险结构,但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却很低,所以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虽强,但是短期内却无能力偿还债务,可见债务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财务困境。“墙倒众人推”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心理学中,也普遍存在于企业经营中。这是典型的企业债务结构失常的案例。 (三)思考财务风险的应急措施。企业处于财务困难之时,借债举步维艰,所需资金不到位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企业日常经营中必须采取一定的财务措施,如保持一定的储备资金,即最低限额的银行存款,以便及时偿还非还不可的债务;根据市场情况,积极促销本企业的产品,及时收回货款,增加速动资产,实现利润;合理核定原材料储存,减少超额原材料储存,合理地向产成品转化,降低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及时清理长、短期投资,及时收回投资收益。这些措施都能为债务经营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企业债务管理中的偿还问题举债的目的是盈利,偿债的目的是维护企业信用。如果企业拥有按期偿债的历史,那么在企业急需资金周转时就会得到各方意想不到的支持和帮助。偿债并不是简单归还本金和利息的问题,如果企业不能科学地安排债务偿还,它的偿债举措将事与愿违。偿债应考虑的问题如下: (一)应确定偿债的基本要求。按期足额偿付到期本息是债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否则企业将被要求承担经济、法律和市场的责任。所以应提前计量债务或利息的金额、确认的到期日,以便为财务主管筹措偿债资金留有思考准备的空间。 (二)考虑偿债的策略。要按时足额还本付息,除了要求企业借款要适时、适量和合理安排债务期限外,对债务偿还也应有适当的策略。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融资方式的企业,其偿债策略也千差万别。如短期债务比例高的企业,应努力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而对于中长期债务比例高、金额大的企业,为防止债务到期时因缺乏资金支付而措手不及,应分期提取偿债基金。在债务到期前,偿债基金可用来进行既有收益保障又有流动性的短期投资。 (三)偿债的磋商问题。对于到期确实无力偿还的债务本息,应与债权人积极协商、进行期限展延、停息挂账或采取双方认可的其它方式重组债务。企业举债经营有正面效应,但并不意味其有百利而无一害,负债率越高越好;也并不意味它一无是处,企业无需举债。由于债务资本的成本(利息)是固定的,使得企业承担财务风险,而且本金需要集中支付,加大了企业的偿债风险。从金融结构理论来看,并不是负债率越高就越能降低总代理成本、越能提高市场价值。如果企业不能正确管理债务,其所面临的风险并不低于债权人,其所遭受的损失可能比债权人的还要大。因此,企业应正确地管理和利用债务,在经营活动中发挥其有利的一面,促进企业财富的增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