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应对妨碍行政执法的行为?
释义
    阻碍行政执法行为处理方式及阻碍执法的表现。阻碍行政执法可处罚款或警告,情节严重者可拘留并处罚款。若行为涉及暴力、威胁,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处以刑罚或罚金。阻碍执法行为包括拒不执行政府命令、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阻碍紧急任务车辆通行等。阻碍执法可表现为言语方面的侮辱、威胁,肢体方面的物理阻碍、肢体冲突,以及其他方面的嚷闹、自伤自杀威胁等。
    法律分析
    一、对阻挠行政执法的行为如何处理
    阻挠行政执法可以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行为达到了暴力、威胁的程度,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三)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
    (四)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
    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二、哪些行为属于阻碍执法
    一是言语方面
    1、是侮辱谩骂。对执法人员的执法形象或个人人格进行辱骂、诅咒;
    2、是威胁恐吓。对执法人员进行言语上的挑衅,威胁执法人员自身或家人的人身安全;
    3、是栽赃诬陷。以莫须有的名义挑拨是非,引起不明真相的群众或媒体误解。
    二是肢体方面
    1、是物理阻碍。通过拦、挡、堵、截等行为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使得执法人员不能接近或带走涉嫌违规的物品;
    2、是肢体冲突。使用推、拉、扯、拽等行为干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不以造成执法人员伤亡为目的,而是为了使涉嫌违规的物品脱离控制或监管状态;
    3、是暴力抗法。以打、砸、抢、杀等措施对抗执法人员执行公务,造成执法人员伤亡,最终达到涉嫌违规的物品脱离被控制或监管状态的目的。
    三是其它方面
    表现为以凌弱、无辜自居嚷闹,或以自伤、自杀威胁,拒绝执法人员执行公务,引起群众围观、起哄,造成执法现场混乱。
    结语
    阻挠行政执法行为的处理方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明确规定。对于阻挠行政执法的轻微行为,可以给予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行为涉及暴力、威胁等严重情节,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阻碍执法行为主要包括言语方面的侮辱、威胁和栽赃诬陷,肢体方面的物理阻碍、肢体冲突和暴力抗法,以及其他方面的嚷闹、自伤、自杀威胁等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应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章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十四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目录及有关信息予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提供 第二十八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公布本行政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18修正):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侵占、破坏国防教育基地设施、损毁展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有关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有前款所列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6: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