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酒后滋事行为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
释义 | 酒后寻衅滋事是指喝酒后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轻微情节可处拘留和罚款,较重情节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喝酒不是免责的理由,需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法律规定什么是酒后寻衅滋事? 法律规定酒后寻衅滋事主要指的就是喝完酒之后存在随意的殴打追逐或者是辱骂他人,酒后寻衅滋事概念 本行为是指具有责任年龄、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公共秩序,但情节尚不严重,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行为人故意蔑视社会道德、国家法纪、惹是生非、挑起事端、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主观上出于故意,寻求精神刺激,发泄对社会、道德、法纪的不满和抗拒情绪,向社会公众“挑战”;侵害的客体是公共秩序,往往同时对公私财物和人身权利造成侵害,但侵害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财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二、寻衅滋事罪怎么处理?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时常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喝完酒之后由于意识不清醒,所以存在着一些打架斗殴或者是寻衅滋事的这种行为,但是喝酒并不能够属于一种违法阻却的事由,仍然是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来承担相应责任,也就是说刑事责任。 结语 酒后寻衅滋事是指在喝酒后,出现随意殴打、追逐、辱骂他人等行为,对公共秩序和他人权益造成一定侵害,但情节尚不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此类行为将面临拘留和罚款的处罚。而对于情节较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寻衅滋事行为,将构成寻衅滋事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因此,喝酒后的行为仍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二章犯罪第一节犯罪和刑事责任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死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